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admin缩小放大

2022-9-28 17:19

【名家展展讯】“境由心造——石寒中国画展”邀请函


由中共莱西市委宣传部主办,崔子范美术馆承办,青岛市收藏家协会、青岛莱创科技有限公司、琴岛作家书画院、东营市丰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青岛豪邦大酒店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境由心造——石寒中国画展”将于2022年9月30日——10月7日在崔子范美术馆展出。

这次展览共展出石寒近年来创作的中国画新作二百余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名山大川的写生作品,又有泼墨、泼彩系列《梦里家山》作品,同时首次推出新近创作的指画精品。石寒作品充分体现了他一贯主张的美学思想,即以国学为文脉、以笔墨为语系、以写意为精神、以境界为灵魂。


石寒,本名邓石寒,又名邓石、石翰、逸堂。1967年生于江苏金坛,现居青岛。1994年河南大学书法大专毕业,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大学哲学系乾元国学室。主要从事中国书画创作和理论研究,兼治诗词、儒学。《党建》《中国文化报》《文艺报》《文学报》《美术报》《美术之友》《美术大观》《美术大鉴》《美术观察》《东方书画》《艺术名流》《国画家》《艺术与科学》《中国国家画廊》《中国书画》《大观·收藏》《收藏天下》《艺术市场》等百余家刊物媒体作过专题介绍。先后在王雪涛纪念馆、烟台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一叶美术馆、青岛市文化馆、崔子范美术馆、威海美术馆等美术机构举办个人书画展,已发表学术论文近百余篇及诗词作品。石寒现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民盟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山东分院副院长。

主要出版专著:

《石寒画集》《石寒诗画》《砚边墨屑·石寒诗文绘画集》《名家名画·石寒写意山水画》《当代名家写意山水画库·石寒卷》《山水境象·石寒卷》《烟云之兴·石寒诗书画选》《中国当代画坛著名画家精品荟萃·石寒山水写生集》《丹青典藏·石寒专辑》《当代中国画研究系列·石寒卷》《山海居诗画》《卓越之路·石寒书画篆刻集》《2014神居胸臆·石寒书画篆刻》《吟风听雨·石寒画展》、国学专著《论语心解》。

个人艺术主张:

以国学为文脉,以笔墨为语系,以写意为精神,以境界为灵魂。

名家评述摘录:

石寒的画作,可觉出一种深邃而厚重的苍润感。整体读结构――从构图、设色到黑白灰面积、形状及色度的协调配比,都能夺人心魄。这里我感受到的,还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还在于它所造成的画境和情势:一种精神上的提升和焕发力。面对他的作品时,我们可以阅读他的心,感受到一种情感上的撞击力,受到一种激励,使自己的心亦活跃起来。其作品,是有个性的,少有伪饰,起码,因为它的纯真,使你在精神上获得某些快感。

我以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除了要坚持不懈地修身养性,勇于创造之外,还要多读些书,而且,要尽可能地沉潜到民族文化和人类传统文化的深层中去,要悟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而不是仅取皮毛、不取其核其质。石寒年纪尚轻,却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他的方向对头,所以他的画作才能于美质中透出一种精神性。

―――摘自刘玉山《石寒中国画展前言》

(刘玉山,国家艺教委委员,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北京荣宝斋董事长)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这话现在已经变成了俗套,同时也使我们忽略了他所说的“山水”、“圣人”、“贤者”之间的神圣性。

中国哲学里的“道”、“气”、“心”、“性”等等,同样是中国艺术最为重要与最为核心的观念,而中国艺术所面对的,也是如何在宇宙人生之间,如何穷理尽性。

在我看来,石寒在画界是一个“异数”,所以说他是“异数”,是因为他除了创作之外,将更多的精力用在阅读中国传统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方面。

在中国传统思想家那里,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相信,自我修养是艺术创造活动的基础,在此意义上,艺术就不仅是一种技术,而是吾人最为深沉的生命境界之展现。儒家学者还强调,艺术来自人类和天地万物共有的灵感之源,因而艺术家纯粹的主体性的体现,取决于荡涤心灵、保养道体。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儒家学者告诉我们,当人的自我生命转化完成之际,天与人的阻隔就会消失,人也因此参与了“赞天地之化育”的过程。王船山论诗说:“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岂止是诗,画亦如此!

因而我们看石寒的画,其风格高古而质朴,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的奇思妙境,乃是人性中的庄严与天地生机相应和而来。

由此而言,他的造境是无可限量的。

——刘墨《石寒画序》

(刘墨,中国美术史硕士、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著名学者、书画家)

石寒是一位好读书、善思考的青年画家,他对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学说的理解是彻透的。他又数十次赴名山大川写生采风,因此,他自有独到的山水画观。他的画面饱满而不腻塞、含蓄而不艰涩、单纯而不淡薄。他不以一览无余的刻画为能事,他总是制造出一种神秘幽远的气氛。读他的画作,我们似乎感知到大自然内在的生命节律,我们仿佛能体会到山川血脉的奔涌与起伏,山水精神由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

―――摘自黄养辉《美术报》“夺其神韵-石寒的山水画艺术”一文

(黄养辉,已故南京大学教授、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徐悲鸿秘书二十年)

石寒笔下的山水画,气势开张,笔墨雄厚,意境迷离。所作无甜俗之感和小家子气,画风兼容雄浑与秀美。他崇尚自然,敏悟山水之气,在创作中能博采众长,熔铸古今。他酷爱读书,尤倾心于中国古典美学、哲学理论,从中汲取所需,丰厚了自己的创作底蕴。

―――摘自凤子上海《文学报》“艺术长廊-石寒作品欣赏”一文

(成莫愁,笔名凤子,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

我初读石寒画作,即被其内在美所震撼。细读画中混沌的深邃神韵和造化涌动的生命力,我忘记自己是在狭促的画室中,只觉得置身苍茫,呼嘘云雾,清泉洗耳,飞瀑荡胸,熙攘污浊之气尽消,清雅浩然之气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来,石寒在创作之余,还着力于美术理论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由此可见他的修养和功力。在他的画中,我既感到了传统的深厚,又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清新,他的画是有源之水,在流向远方时又有新流不断注入。无源之水何以流长?相信石寒的艺术将来必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摘自徐立忠“造化神韵-读石寒画作”一文

(徐立忠,著名画家、雕塑家、艺术评论家)

艺术家石寒是一位定居于北方的南方画家,他出生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江苏金坛,而今定居青岛。依山傍海的青岛,有着崂山之雄健,更有大海之广博,这一切无不打动着石寒。山海之境让石寒心潮澎湃,更让他产生了为山河立传的冲动。从江苏到青岛,从范扬工作室到龙瑞首届课题班,再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班,石寒在求艺的道路上勤奋创作而不辍学习。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和功利的艺术圈中,能够静心创作潜心绘画的艺术家已经不算太多,而石寒不仅在绘画上发自内心的勤勤恳恳,跟随范扬、龙瑞二位大家学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自己内在文化修养的要求也十分之高。在不惑之年,他毅然求学北大,恭听国学大师教诲。石寒就是这样一位罕见的对自己要求极高而又十分勤奋的艺术家。

石寒居所的辗转、多方游历、多方求学,无不丰富、拓宽了他的心路,也为他的艺术创作增添了许多素材与灵感。观石寒山水,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人气息。在深邃而厚重的山石之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构图的用心,从设色到墨色晕染、色调调配的控制力,即使只是画面中的一笔,也透露着功力。他的这种饱满却不填塞、苍润而不艰涩、淋漓却又张弛有度的山水,似乎让观者感受到了山河之奔流、风景之灵动。像他这般可以将山水精神彰显于笔端的艺术家,是比较难得的。我想,这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笔耕不辍,另一方面则与他个人的内在修养密不可分。对于从事传统水墨画创作的艺术家而言,实现绘画由技向艺层面的进阶,无疑需要画家对于艺术更深层次的感悟力,以及对中国水墨精神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要求艺术家深深浸染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以文人情怀来构筑胸中山水,以诗人之性情来书写笔端风光。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要求艺术家必须修身、养德、悟道。石寒,就坚定地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他画作中苍劲的笔墨、涌动的气势、枯湿浓淡渗透出的自然变化,无不透露着艺术家真诚的性灵和宽广的胸魄及深厚的艺术功底。我想,对于一名艺术家而言,没有什么是比这样的一颗虔诚勤奋之心更可贵的了。在传统水墨领域,想要有所开创、有所突破是一条艰难之路。石寒走在这条道路上注定还会有很多的困惑和坎坷,但我相信,他的修养和坚毅,虔诚与努力,会将他引向一条历久弥香的艺术之路。

―――摘自常朝晖在《艺术市场》提名展的评论一文

(常朝晖,著名画家,山东省画院青年画院院长)

古人师造化,今人重写生,行为则一,而实质不同。师造化,哲学也;重写生,途径也。石寒研中国哲学,故知国画乃国人哲学观念之表现,非造型之谓,更非机械再现之谓也。
诗中画,意象也;画中诗,意境也。今人画重形不重意,遑论境乎?非工于诗复工于书者不能也。石寒研诗攻书且勤于师造化,其造境不可限也。

―――摘自刘墨《跋石寒山水写生》

(刘墨,中国美术史硕士、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著名学者、书画家)

石寒的水墨山水追求的是“有意味的形式”,并非如“照相”般的所谓“超写实”的写实,翻阅他的野外水墨写生画册,他关注的是山水的“范式”,是山峦的肌理,是流水的叮咚,是树木花草的气息。他的写生不同于那些肩背照相机的采风画家――只是描摹眼中的真实,继而再将风景移入创作中。而石寒所追求的是“得意可忘形”,表现出超越自然风景的“观念”中的风景。我以为,这才是理解了中国画传统写意的真谛。石寒所精心营造的是“意境”而非“风景”。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李可染的话道出了山水画的真谛,在画面上构筑内心的精神世界是石寒的追求。
近年来,石寒的笔墨追求也渐渐从纯净清丽到苍劲厚重,画面上呈现的是残墨秃笔挥洒的“粗头乱服”。读他的山水画,读到的是一层层的“渍墨”,有淡至深再到厚,在这“粗服乱头”里蕴含的却是真诚的性灵。在意境的营造上,他注重画面的气势和蕴涵,他表现磅礴山水的形胜的同时,也着意于灵性的张扬,从而体现出动人心魄的精神境界。

―――摘自薛原《科技与艺术》“心揽千峰师造化”一文

(薛原,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

石寒以内化的传统话语,表达了一个雄浑壮美而又俊挺的笔墨境界,他的作品意境隽永、深邃,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浑厚苍重而又秀美文气的艺术世界。画作墨气氤氲,氛围玄秘,既内敛由外放,追求整体感与空白的对比和映衬。淡化色彩,以水墨和线条作为造型的元素,用笔俊逸而不失苍秀,画面虚实相生,知白守黑,素朴而又蕴含禅理道趣,机杼自出。

石寒以其良好的学养和对传统艺术的生发与重诉,以及他对艺术本体的纵深探索,使他的作品境界高远、气象博大。我想,他对传统绘画精神的复归和重读,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个体完成可提供无限可能的再一次明证,也是对本土文化悲观论的再一次无声回击。

―――摘自萧联强《美术大鉴》“回眸与正读”一文

(萧联强,《美术大鉴》编辑)

我们仔细阅读石寒的作品,对其艺术作了梳理。他的作品,无论山水还是花鸟还是人物,以情驱笔,以意写形,意味深邃,文心斐然。立意布局深得传统精髓,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他用书法作画,以墨求气,以线求骨,以点求韵,用墨注重浓淡干湿,用笔讲究轻重缓急,富有韵律美、节奏美。

他的作品主要特点,一是用诗意造境。由自然之景升华为诗的意境,流露出感人的文思美蕴。二是以笔墨写形。没有雕琢痕迹,草草几笔便将物象之“形”传神地“写”了出来。作品轻松、灵动全赖于此,细心者可窥其奥妙。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静静品读,会被其透出的自然无为、淡泊名利的老庄思想所吸引,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石寒博学洞达,才气纵横,于画之外涉猎书法、篆刻、诗词以及艺术评论诸多领域,凭籍深厚的文化学养,我们相信,石寒定能达到他所企求的艺术高峰。

―――摘自谢林《丹青典藏》长夏篇《石寒作品集》序言

(谢林,艺术评论家,《丹青典藏》编辑)

读石寒的山水画,给我第一感觉是他有着意在笔先、得心应手的笔墨线条。不论是画山,还是写水,都似在作书一样,有流动感、飘逸感,物象随着他流走的线条而生,形成生动活泼之象,表现出千姿百态的画面,一无滞疑之迹,这成为他山水画的一大特色。

繁中见逸,悠然自得,是石寒山水画的又一个特点。在他的画中,没有寥寥数笔之作,而大多呈现的是满构图,但他善于运用空白,不给人以满的感觉。他很擅长画云,让云成为画中的流动之气、生动之韵,能让人展开审美创造的想象:心随其飞云飘动、思随其云涛翻滚,产生奇妙变幻之境。

读石寒的山水画,再一个特点就是他能不事雕琢、自出新意。他采用线条的枯湿浓淡渗透出自然变化,依托水墨,对物象进行删繁提炼,使笔下的山水在用笔上产生极大的随心性,使之成为了进行自我实现心中之象的载体,而不是故意刻画、制作、裁剪。这正是其画的可贵处,也是他的画能让人品味再三而百读不厌的原委。

―――摘自叶鹏飞《文艺报》“情动形言,自出高境—读石寒的山水画”一文

(叶鹏飞,刘海粟美术馆馆长,著名书画家、艺术理论家、诗人)

水墨苍劲,浑然天成。

―――蒋纬国题词

(蒋纬国,已故国民党三军大学校长、台湾总统府资政)

一池麝墨香。

―――王伯敏题词

(王伯敏,已故著名美术史家)

丹青手妙形神备。

―――孙轶青题词

(孙轶青,原国家文物局局长)

笔苍墨润。

―――孙其峰跋《石寒山水画》

(孙其峰,著名书画家)

惟坚韧者能遂其志。

―――刘勃舒题词

(刘勃舒,原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多君学艺志坚强,书画更兼篆刻长。

益友名师遍今古,前程浩瀚不寻常。

―――吴青霞题词

(吴青霞,著名书画家)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徐庆平题词

(徐庆平,徐悲鸿先生之子,徐悲鸿学院院长)
  
弘扬中华书法文化

―――程思远题词

(程思远,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

云烟飞动

―――川合东皋题词

(川合东皋,日本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作品欣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注:©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用于商业!
声明:转载或其他业务合作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