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文蔚书画展2025年北京展预展在底蕴深厚的国际书店拉开帷幕。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图书进出口专业机构,国际书店自1949年12月1日成立起便肩负文化交流使命,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店名更赋予其独特文化标识。文蔚选择在此举办北京首展,正是希望在书香萦绕中,让中国画新探索与文脉相连、与国际文化牵系。 ![]() 文蔚《涌日》68×45cm 年代2025 此次展览集中呈现文蔚30余幅近年泼彩新作,既是她在中国画领域的探索性转型,更彰显青年艺术家的时代担当。正如潘天寿所言:“中国书画艺术是画气不画形,气要盛,势要旺,力求在画面上造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以达到中国绘画特有的生动性。”文蔚的作品,正是当代人对艺术与时代的真诚思考,也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当代诠释。 ![]() 文蔚《遥璧》53×77cm 年代2024 驻足其泼彩泼墨山水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扑面而来。《涌日》,画面充满了生机盎然的力量。下方密林幽深的山体,压住了画面蒸腾的色彩,使画面浓艳而不显火气,日出朝云惊艳明亮,形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深峦暗锁千重彩,却让天光破雾飞。” ![]() 文蔚《斜阳映照群山色,满目青绿入画中》108×39cm 年代2021 《观沧海》则以朱砂替代墨色,演绎传统勾、皴、擦、点、染技法。笔触时而刚健、时而飘逸,浓淡干湿、长短轻重的变化,不再服务于山石江河的形态与空间,而是化作独立抽象的符号,以心象构成新的意味形式,尽显艺术表达的创新巧思。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语言,根植中华文化,融合东方哲学与现代表现,形成独特美学。 ![]() 文蔚《山下层层桃花漫,云中烟火似有家》64×30cm 年代2024 《空山白》中,灰墨泼染的山形如太古洪荒,一线银练瀑布注入灵动;山间白云以石青、石绿、朱膘揉染,色墨在水中自然晕化,成就“云蒸霞蔚”的奇观。这抹青绿,既是李白笔下“处处长随君”的漂泊云影,也是画家逸气的具象表达。“火”系列之《灼灼》更具深意,缭绕紫焰与红光间,浑厚轻盈的焰火翻卷,既预示“九紫离火运”的到来,更象征女性自我成长的黄金时代——火可向外普照、彰显创造力,亦可向内探寻、实现心灵觉醒,恰如“焰燃浩宇千重彩,光透灵台万虑尘”的意境。 ![]() 文蔚《抚云登天》64×30cm 年代2024 《兴云破日》则展现文蔚对石色与墨色交融的娴熟掌控。石青石绿、朱砂与墨色组合,营造出介于具象与抽象间的山影色影,泼彩达至“无墨胜有墨、无笔胜有笔”的境界。这份自然流韵,是她深耕传统山水造形、审美与笔墨的沉淀,更是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 文蔚《且歌》33×39cm 年代2024 《玉虹》虽在画面效果上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相近,但其内核仍是烂熟于心的传统山水图式。这印证了文蔚的创新从未脱离传统根脉——形式上少有用笔、追求天成,骨子里却流淌着传统文化血液,深植中国山水审美土壤。 ![]() 文蔚《春山回暖小桃红》138×34cm 年代2021 《远岑》、《晴峰连奇云》、《曲岸》中,大片青绿铺洒冲融,自然流氤的动感成为画面核心。山水之形不再依赖传统勾勒点皴,转而以色块的泼、染、积、融、点塑造,虽无山石屋木的具象描绘,却能让观者真切感知山水神韵,打破传统模式的同时,带来全新视觉体验。 ![]() 文蔚《慰风尘》138×35cm 年代2025 纵观这些新作,既能见时代审美与外来文化的滋养,更能感其对传统文化的深耕。作品承载着传统熏染的意境与趣味,实现了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追求,以纵横捭阖之势展现宇宙万象,为泼彩山水注入新能量。 ![]() 文蔚《霞岭》33cm×44cm 年代2024 文蔚的作品,不仅是个人艺术历程的缩影,更给出了中国传统绘画当代生存的启示:传统不是凝固标本,而是流动长河,需在演变中吸收新元素;创新不是背离根脉,而是让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她以泼彩为匙推开现代艺术之门,叩问艺术本质——如何让古老水墨精神在当代蓬勃生长,这是每位艺术家的课题。 ![]() 文蔚《鸿波挟云飞》180×97cm 年代2023 而文蔚已然交出答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时代元素与个人感悟,让传统绘画在当代焕发光彩。这也提醒我们,唯有平衡传统与创新,中国传统绘画才能在当代艺术舞台上持续闪耀。 ![]() 文蔚《如淀》45cm×64cm 年代2024 ![]() 文蔚《丰台秋晴》107cm×24cm 年代2024 |